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一十三章德国必胜论

如果让中国能够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来,实现向工业国的转变,那么这个国家将会很可怕,这是列强的共识

它拥有庞大的人口优势,拥有丰富的资源——至少这个时代都这么认为,煤铁完全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庞大的国土如果全部用机械来耕作,能够产生庞大的粮食储备,即便这个国家的人口太多了些,但是战争对人口的消耗,以及战时管制,粮食并不会成为中国的软肋,光是中国东北的粮食生产,就能够养活大半个中国的人口。

中国本来就是个原料产地,拥有工业体系之后,战争并不会使得经济有所损害,反而会刺jī繁荣。

yao品、布匹、机械等等物资的供应,根本不是问题。

如果德国介入中国的东北开——据德国参谋部得知,美国正在帮助东北进行一项东北振兴计划,那么日俄两国将如坐针毡。

太bang了,一个东北,就能牵制日俄两国,想想都令人兴奋。

但是,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东北的掌权者,必须是亲德派。

列强国家维持清廷统治的共识是稳定的,同时也在寻找着代言人,英国看中了袁世凯,日本选择了全面撒网,既扶持党人,又拉拢中国的立宪派,美国则是希望凭借强大的资本攻势,让它在中国的利益万古长存。

李安生有美国背景,这是公开的秘密,而且美国也需要这个契入点,挤进中国,制衡英日同盟。

早年德皇就提出过,由德国、中国与美国结成同盟,由于清廷的犹豫,以及泄密,导致被日本从中破坏。

现在李安生忽然提出需要德国扶持东北的工业计划,这是怎么回事?

德皇并不太关注远东的局势,或许扶持中国对抗日俄也是心血来chao,但不妨碍他兴致勃勃的就此展开讨论。

李安生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他并不指望凭借他的一席话,就能让德皇相信东北将来能够制衡日俄,人家没这么天真,只要在德皇心中留下一点印象,这就够了。

眼下还不是时候,李安生总要向德皇证明些什么,只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够让德皇相信。

或许,应该早日推动辛亥,他的目标是东北王,有程德全在两江遥想呼应,作为清廷倒台后数一数二的政治集团,放眼中国,谁能撬动他的地位?

到时袁世凯、党人,只怕都要来拉拢他。

眼下,用一点农业技术,作为投名状,向德皇证明他的价值,是一项无比重要的投资。

“去年东北的大豆、小麦等粮食继续大丰收,似乎这几年整个世界的产量并不理想,只有贵国的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让世界震惊。德国应该感谢东北粮食丰收,为德国带来的成本降低,不然的话,大豆与小麦价格不断高攀,我们可要多付出一大笔钱。”

的确,去年东北三省的小麦出产四百六十万吨,出口二百万吨,而大豆出产三百二十万吨,出口一百六十万吨。

光是德国进口小麦一百八十万吨,其中东北小麦已经占了三成,进口大豆四十万吨,其中十万吨是直接从东北进口。

而德国对东北小麦以及东北大豆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李安生给出了四十两银子一吨的大豆价格,实际上还是德国赚了大便宜,去年大豆平均出口价为五十六两银子,即便由德国方面付运费,东北只需要将大豆从码头仓库运上德国货轮,还能收获一笔保管费,但德国还是认为价格公道的很。

要知道,德国从南美等地进口大豆的话,六十五两银子一吨都不止,还是东北大豆产量大,价格给压了下去。

而李安生给德国的小麦价格,也只是在三十五两银子一吨,德国同样赚了一笔。

李安生之所以让德国人占这个便宜,实际上还是谷贱伤农,尤其是大豆,毕竟世界市场需求有限,去年整个世界市场大豆贸易额为三十七亿两银子,东北大豆能够获得的份额会不断增加,但是要防范关税保护与贸易壁垒

将来东北的小麦与大豆产量将会更加的惊人,除了加大农业恐怖主义力度,另外就是积极打开世界市场。

用大豆与小麦换战舰实际上也是一招妙招,等于让德国佬提前预定了小麦与大豆的生产。

东北正在倡导全民吃细粮,全面种植细粮,但是毕竟关内的老百姓还没有这么富,能够奢侈到吃细粮,所以,东北养活全国人不成问题,但是总不见得白养,东北是靠农业崛起的,要是谷贱伤农,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锡良是清楚农业恐怖主义这回事情的,本来宅心仁厚的他极力反对,但是,东北的粮食产量越来越惊人,要是不这么做,东北好不容易出现的繁荣景象就会昙hua一现,农业,毕竟是农业,不像工商业一样。

东北其实税赋是很重的,隐形税赋,比如农业指导费,对移民的贷款吃息,种子与化féi,等等,一大堆的以货币或是以粮食为体现。

东北官库中的存量越来越多,即便以贷款方式以及部分免费供给新移民,并且动全国进行储备——中国历代王朝都有大规模储存粮食的习惯——后世也是如此,粮食还是嫌多,移民太多,土地开越来越多,种植粮食越来越多。

去年东北新移民一千三百万人,东三省官府向他们供应了四百多万吨的粗粮以及接近百万吨的细粮,但是对应粮食产量来说,这点消耗还是无法将官府与李安生控制的屯粮机构的库存消耗。

李安生为什么要买战舰,就是因为东北官府有这个实力,钱没有,有粮食。

既然一时之间无法将更多的粮食换成钱,那不如换战舰。

李安生甚至在考虑,继续追加战舰,将来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为什么?粮食销售不出去,只能依靠巨舰大炮来打开市场。

另外,说服德国等国家进行粮食战略储备,或许也是个好办法,这次用二十万吨大豆以及三十五万吨小麦来换取一艘主力舰,实际上很值得。

德国方面已经确认了造价,也采用了李安生提出的方案,基本上就是德国正在设计的“德弗林格”级战列巡洋舰的改进型号,采用平甲板舰型宽29米、吃水近1o米,设计排水量266oo吨、满载排水量312oo吨,8n5o倍口径的3o5毫米主炮主炮沿甲板中线布置,以双联装分别布置在尾两端,这也是该类型的主炮第一次配置在德国的战列巡洋舰上,虽然相比同期的英国战巡主炮口径偏小,但是有更快的shè。

也通过了李安生的提议,采用油煤hún合燃烧动力,也就是以燃煤为主,燃烧时向炉腔内喷洒重油增加效率。

这艘战舰造价一千六百万两银子,加上必要的培训费用,其他的杂七杂八,那么多粮食刚刚好。

这么多粮食还是分期付款,三年付清。

也许,每年储备上七万吨的大豆,以及十万吨多一点的小麦,对于德方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这笔jiao易让德国工业界jiao口称赞,认为是一笔明智的买卖,双方都有好处。

德国官方这一次集中购买大豆与小麦,然后转销给那些对大豆以及小麦需求迫切的资本家,既赢得了利润,又收获了政绩。

资本家们省下了成本,自然感jī不尽,而德国造船厂又得到了订单,同样很高兴,钢铁企业等企业同样分享好处。

似乎,这样的买卖多做一点也无所谓。

李安生借着这次机会,向德皇提出了用大豆与小麦换取机械设备与各项技术的要求,很显然,他希望继续将粮食买卖做大。

甚至,他还提出,用东北的粮食生产为抵押,向德国获取巨额贷款。

如果由德国提供帮助,走德国化的工业化道路——事实上,德国是进行工业化最成功的国家——它的重工业展在体制的帮助下非常完善,需要的资金将会高达一亿马克,五千万英镑左右,三亿七千万两银子

凭借东北目前的财政收入,是远远不够的,今年有望达到八千万两银子,凭借逐步的积累与投入,能够开启东北的工业化,不过,李安生需要更快的度。

他等不起那么慢,他需要高,加,一战开打前就要形成一个初步的工业体系,然后凭借一战的战争财来完善。

所以,在一战前,他必须要筹集到起码两亿两银子,用于东北的工业体系。

用粮食来弥补一部分,是个不错的主意。

用粮食来换取德国的机器设备与技术,换取德国的工业援助,甚至用未来的粮食生产来抵押,向德国借款,表面上看来,这只是东北粮食贸易的换了一种方式,但是聪明人却能从中看出,其实李安生是耍了hua招,这是在变相的导致德国进行粮食储备。


页面连接:http://www.tynk91.com/news_0_ggafr/ouhgwuer.html

大学生小说网 海岸线小说网 看书阁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镇魂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