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刘备得知庞统的事情乃是他故作低调,诸葛亮讲明了之后,随后和庞统整顿军马准备入川。

入川的局势已经明朗,打算投奔曹操的张松受辱,转而刘备极尽周到的提供关怀和服务,随即《西蜀地形图》落入刘备的手中。

川中刘璋受张鲁的欺负,有人建议让刘备来抵御张鲁,进而讨伐张鲁。刘璋一听果然是好主意,于是就主动请刘备来川中,屯兵葭萌关,抵御张鲁。刘璋的判断不亚于引狼入室,刘备最喜欢和单纯的人来往。

时间紧迫,孙权随时会催讨荆州,北方的曹操正在收拾关中,岂容得刘备磨磨蹭蹭慢慢来?刘备和刘璋在一块喝酒,好不亲热。庞统等人就等着举杯把盏之间给做了刘璋!可刘璋的部下看出了名堂,也来舞剑助兴。

刘备瞧着势头不对,他的仁义之风又发挥了作用,朝自己的部下喝道:“退下!我和刘季玉乃是同室宗亲,非鸿门宴,舞剑做什么?”众人只好退下。

站在刘备的角度而言,他是要川中的,但是又希望以一种光明正大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长远利益。这似乎矛盾?这里面有一个玄奥的问题,就是古代帝国制度是为帝王个人利益服务的机构,这种帝国制度又与当时国家的统一捆绑在了一起;所以个人利益的进退如果处在割据一方的势力或者像刘备这样承载兴复汉室的人身上,则容易把个人行为道德与国家的统一或者其他崇高的目标发生激烈的道德冲突。

刘备能够富有亲和力,富含魅力,正是源自于他的道德涵养和品格魅力,他不得不纠结。要得到川中,兴复汉室,诸刘里面非他莫属,这是大方向;可是要得到地盘就需要精准打击,他要打击的是阻碍统一的绊脚石,而不是刘季玉。可是说过,个人的利益已经与国家的统一和分裂绑定在了一起,这样就不可避免的要与刘季玉和忠于刘季玉的一帮人展开冲突和较量。

一个人有野心是没有错的,错的是达成目标的手段是否符合一般人的道德标准?刘备太难了!

一个荆州问题,结果没有夺取荆州,就演变成了借荆州;现在又是刘季玉宗亲,要得到益州,又不想伤害他,该怎么办?刘备没有曹操那样的杀伐决断,可以用“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残酷杀戮来解决矛盾的问题。他需要完成使命,又顾忌着妇人之仁,为保一个刘璋,闹的日后两家还是兵戎相见,又有多少人命杀伤呢?

刘备啊刘备,怎么可以利用别人对你的信任,而施之以刀斧呢?可不对付刘季玉,又怎么能得到益州沃野之地呢?

庞统为刘备呈现出三策:上策是诱使刘璋出营,一刀把他杀了,川中无主,自然是你刘备的了;中策是张松法正等人里应外合,夺关杀将,进逼成都,逼迫刘璋负荆投降;下策就是退回荆州,再有机会慢慢来。

刘备认为上策太急了!下策太慢了,唯有中策,希望刘璋能知天命,俯首请降,我也赢得光明正大些,没有暗算那么龌龊。

在庞统的心里,上策是最好的,当断则断,时间不等人,还在这里磨磨蹭蹭!没办法,刘备采纳了中策,庞统在营中散步,皓月当空,他却无心赏月,叹道:“天与不取,人复何为?”

刘璋不是一个平民的刘璋,而是一个掌握着资源却又不能发挥统一中国积极作用的人,因此他很可爱,但也由此可恶。刘备不愿违背道义杀害刘璋,试图用较为道德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是对“义”的阐述,是希望天下的统一能在道德的准则下去完成和维持。刘备的人生理念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试问,刘备肯放弃帝制么?万恶的帝制何曾对老百姓仁义过!

刘备这样的人我相信在历史中是存在的。他当时的苦恼,不仅仅是罗贯中,也是历史进程中广大平民百姓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是“道德的贯彻与事业发展的目标存在交错”。笔者写到此处,也是用心琢磨,用现代革命理论来解释才能解释的通。(非此不可)刘备军团缺乏一个义正言辞的革命纲领。他的支持者即便是包括老百姓,在政治认知上,何尝不是帝王将相们的事业上的老路。

刘璋是一个分裂分子,而刘备也不过是一个获得国家统一果实之后继续“家天下”的一介帝王而已!他如同把美丽的道德观修建在封建专制的沙堆上,试图让他不倒,诚为难矣。就像刘备这样完成天下统一还要姓刘的目的,他必须是一个社会化的枭雄,而不再是平民道德的刘备了。

刘璋发现了张松是个内奸,杀了他全家,懦弱的刘璋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够凶残!

刘备没办法,彻底和刘璋翻脸,决定趁蜀中过节偷袭刘璋。结果天不佑自己,把个庞统和不计其数的将士给坑死了。看看吧,柔弱的刘璋杀起人来比董卓差吗?这是因为刘璋的社会身份也是一介军阀。再看看吧,趁别人过节搞偷袭,仁慈的刘备因为自己的错误判断而造成的死伤,比曹操宛城之败差吗?这是因为刘备的社会身份也是一个野心家,一个地地道道的征服者,他胜利的花朵需要用别人的血来浇灌。

落凤坡凤雏陨落,荆州卧龙诸葛亮整顿人马,兵分两路,杀奔西川。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杀了忠于刘璋的张任,但是大部分蜀中豪杰都归了刘备。

西蜀谋士众多,名不虚传。可惜刘璋这样的人不能知人善任,所以一直龟缩在巴蜀,无有进取,坐等他人来收割,也是大势所趋。当他看见成都城下马超的兵马,他的心就彻底凉了。

“为我一人,怎可忍心让城中百姓受苦!”刘璋下令打开城门,迎接刘备。

刘备为了显示自己的仁义之名,也为了让城中的将士很放心,很有礼节的对待刘璋,刘备富有歉疚的说道:“你我皆为汉室宗亲,我实为不得已而为之啊!”

这让我想起曹操接受张绣献城,骄傲自满。凌侮张绣之后最后惨遭张绣报复。刘备这回接受成都纳降就要明智的多。刘备安顿刘璋去了桂阳,刘璋从此远离政治中心,刘备自为成都之主。

刘备吸收了原益州的人才,如法正、李恢、严颜、李严等,巩固益州根据地,日后有所远图。

不久,曹操吞并了汉中。有人建议曹操讨伐刘备,所谓“关张勇而为将;诸葛法正谋而为相”,待立足巩固,急难图也。但是曹操没有讨伐刘备,而是一句“既得陇复望蜀”轻描淡写过去了,随后曹操与孙权爆发合肥之战。

巩固益州根据地,刘备集团果然与刘璋不同,将士奋命,攻打汉中。这是刘备和曹操二人之间一次面对面的军事对决,目标就是汉中地盘。

定军山,黄忠斩了夏侯渊。曹操亲自引兵前来,也没沾到便宜,于是双方决定面对面的决机于两阵之间。

刘备和曹操之间并无切齿的个人恩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影响到日后刘备的重大决定。

刘备跟曹操之间是政治上的根本对立。刘备心中也清楚,曹操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全了自己,但是自己的使命使个人的感受不能替代政治双方的根本对立。

曹操骂道:“刘备织席贩履之徒,常使假子拒敌,若我黄须儿来,汝假子为肉泥矣!”

刘备没有答他的话。刘封大怒,出马对阵徐晃。双方阵前看似普通,其实分寸把握的很好。《三国演义》书本和电视剧《三国演义》都很注重刘备的风度。

新版《三国》感觉不可思议!只见那刘备摇头晃脑,半睁着眼睛来到曹操面前,看似得意,其实风度尽失。

但凡是三国类的影视作品,要记住,曹操刘备二人皆为英雄,孙权也为雄主,彼此各具特色。三国之所以是三国,这是高手之间的对弈,所以精彩!厚此薄彼都是肤浅的见识。命运乖离,让三个雄才大略的老板同处一个时代,短短几十年间,人才辈出。

曹操在合肥之战和汉中之战都见识了孙刘两家的实力,真是地利人和不易图也。当初曹操逐鹿中原,官渡之战,惊险无比,却能赢得胜利。现如今曹操人多势众,兵强马壮,反而找不到半点便宜。这是因为,双方都很优秀啊!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封五虎大将,以诸葛亮为军师,确立了众多文臣武将的内部管理秩序。刘备可谓志得意满,就等着天下有变,北伐中原了。

天下倒是没变,荆州先变了。

刘备得到了汉中,借来的荆州又被孙权催讨。刘备根本不愿意把荆州还给孙权。曾经的低调变成了高傲,孙刘两家的矛盾渐渐桌面化了。


页面连接:http://www.tynk91.com/news_0_uhoaoo/ierirheh.html

大学生小说网 海岸线小说网 看书阁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战神小说网豆豆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