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成钟引领三位贵客到家,老成家一家上下喜出望外,激起了欢乐的热浪。 一来是成钟外出已一周有余,突然回家,解除了老人们的担忧。 二来是带来的三位贵客,个个气宇轩昂,气质尊贵,是穷乡僻壤的人们从没见过的模样,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致。 几个人进门之时,家里人晚饭刚刚吃完。 大家忙收拾碗碟,擦净桌子,并热情地请贵客上炕。 火炕是黄土高原独特的宝贝取暖设施,冬天用羊粪煨好,坐在上面热乎乎的,浑身舒畅。 贵客来临,肯定要请到堂屋大炕,盘腿而坐,细话家常。 三位贵客有些不适应,但客随主便,就一起上了大炕。 桑吉大师最喜盘腿打坐,惬意地坐在上首。 徐守君年过六旬,与成钟爷爷相仿,只能硬着头皮陪坐在一旁。 雪莲成看成钟没有上炕,自己上炕之后又迅速地溜了下来,找个小凳子,挨坐在成钟身旁。 爸爸在火炉上打起热茶,妈妈端来了香喷喷的白面油馍,给贵客就茶。 “罐罐茶”,也算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宝贝。 茶叶是普通的绿茶或者砖茶,大枣放在炉盖上烧焦后加入,然后用小砂罐放在炉火上反复熬煮。 直到熬成黑红浓俨的茶汤,再倒入小茶碗中饮用。 茶碗比酒杯大不了多少,倒入其中的茶汤,一两口就能喝完。 茶水刚刚倒出,温度很高,必须“苏、苏”地吸着喝。 这样,既可避免烫伤嘴舌,又可以细品出“罐罐茶”特殊的味道。 如此边倒边喝,别有一番风味在其中。 虽然用两个茶罐一起熬茶,但是对于口干舌燥的客人而言,速度还是太慢啦。 徐守君此时已经干渴难忍。 他顾不得失礼,先开口讨要了一大碗凉开水,“咕咚、咕咚”地猛喝一气。 喝完之后才开始品茶。 “哎呀,干爷爷,我家的‘罐罐茶’,可是赶不上您的‘三泡台’,请多加担待呀。” 成钟望着徐守君,语含歉意地说。 “不错不错呀,这‘罐罐茶’入口虽苦,但后味甘醇,比‘三泡台’更有劲道,只是我有些口渴,只好先解渴再品茶。嗬嗬嗬……” 徐守君对成钟这样称呼自己,心里非常满意,满脸堆笑地说。 桑吉大师似乎永远不会有明显饿或者渴的感觉,茶碗递到手上,便只是礼节性地呡上一两口。 雪莲成也喝了一大碗凉水。 他嫌“罐罐茶”太苦,一口都没敢喝。 在客人喝茶的时间,成钟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侄子、侄女陆陆续续地进入了堂屋之中,屋子一下子挤满了人。 没有凳子坐的,就靠着墙角蹲下,或者几人一伙,立在地上。 个别才一两岁的幼小孩童,被年龄较大的孩子抱在怀里。 桑吉大师、徐守君和雪莲成呆呆地望着这一家人。 他们大概万万想不到,一个偏僻山区的农家,竟会有这么多人口。 雪莲成在心里默默地数了又数,加上在厨房里做饭的,这家一共有大小十八口人。 一家老小,嘻嘻哈哈地说着话,每个人都情绪欢快。 为了给客人助兴,大哥坐在椅子上,跷起二郎腿,拉起了二胡。 二哥靠墙站立,吹起了笛子。 娃娃们争先恐后地唱起了熟悉的歌谣。 有个别独唱,大部分都是合唱,每个会唱的人都会加入其中。 考虑到有两位客人来自藏区,成钟便亲自带头,唱了一首草原少儿歌曲: “我是个草原小牧民, 手拿着羊鞭多英勇。 草儿青青,羊儿壮, 看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 啊哈啊哈嗬,啊哈啊哈嗬, 看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 桑吉大师带头鼓起掌来,大家也跟着拍手叫好。 大嫂本来在厨房做饭,听到这边热闹,也忍不住凑到堂屋里来啦。 众弟妹鼓掌,欢迎她来一首。 她也不推辞,唱了一首忆苦思甜的老歌。 歌子很长,歌词凄凉,曲调婉转悠扬。 大嫂嗓子极好,感情真挚,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几个女孩子甚至流下了眼泪。 唱了一阵子歌,又唱起戏来。 先后唱了《智斗》、《痛说革命家史》、《李玉和赴宴斗鸠山》等等。 这些八本样版戏里有名的折子戏,一家人竟能一个接一个地演唱下去。 大家对唱词和对白都比较熟悉,竟像是戏班子排练一样。 三位贵客的生活阅历截然不同。 桑吉大师是出世高僧,徐守君是乱世枭雄,雪莲成一直在深藏区生活。 此刻,面对这奇葩的一家人,三个人不约而同地目瞪口呆,心中感慨良多。 “在如此丰富的亲情中生活,该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雪莲成默默地想。 “面对忍饥挨饿的现实,他们的情绪怎么会如此高涨?” 徐守君在心里发问。 “真是个特殊的大家庭啊,难怪能培养出成钟这样出类拔萃的孩子!” 桑吉大师的心里,对这种家庭环境十分欣赏。 大约一个钟头后,饭菜端了上来,热气腾腾地摆满了桌子,香气扑鼻而来。 为了让贵客安心吃饭,刚刚还在欢唱的孩子们迅速散去。 桑吉大师一边与爷爷说着话,一边慢慢地动着筷子,夹菜品尝。 徐守君、雪莲成和成钟早已食指大动,开始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 “您老人家年纪不算大,已是四世同堂,儿孙满院,真是令人羡慕啊!” 桑吉大师对爷爷说。 “可不敢当,不敢当啊。 嗬嗬嗬,我没读过书,一辈子过得稀里糊涂,以后好与坏,全看娃娃们啦!” 爷爷谦虚地说。 “我看您家,集聚了不少旺盛之气,日后必定发达!” 桑吉大师笑着说。 “借贵人吉言!孙子成钟,望您多加提携照顾啊!” 爷爷也是满脸堆笑地说。 桑吉大师是世外高人,他不愿打扰成钟一家大小的正常起居。 吃过晚饭后,他便坚持不在堂屋逗留了。 成钟只好引领几个人,一起来到了自己的小窑洞里。 桑吉大师进屋后扫视一圈,发现墙上贴着一副毛笔字,便仔细端详起来。 字写得歪歪扭扭,倒是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但内容似乎挺不错,是一首吟梅诗: “莫道野梅不畏寒, 生身之地岂可选。 遍体伤痕因何来? 风刀霜剑齐摧残。 天生此物诚可叹, 春意初临即知暖。 为感天地造化恩, 美丽芬芳洒人间!” “阿弥陀佛,这是谁的诗啊?” 桑吉大师轻呼着佛号,转头向成钟问道。 “肯定是个大家呗,这还用问吗?” 成钟故作神秘,笑眯眯地回答。 “哪个大家啊?我虽为藏人,对汉人的诗词歌赋也有涉猎,怎么没有任何印象?” 桑吉大师认真地说。 徐守君也凑过来看了看,摇摇头说: “我也没读过这首诗。”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大诗人成钟啊!哈哈哈哈!” 成钟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并放声大笑起来。 “真是你写的吗?” 桑吉大师像是不相信似地盯着成钟发问。 不过,转瞬之间,他在心中已经作出了判断。 这样老成又有味道的诗词,出自于一位才十一岁的少年之手,确实令人难以接受。 但眼前这个少年在他面前不断地“出彩”,他的神经已经有些麻木,见怪不怪啦。 听说是成钟写的诗,雪莲成也挤过来观看。 只是以他现在的汉语水平,怕是只能看个稀里糊涂。 “南无阿弥陀佛! 常说诗以言志,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啊! 这首诗,上半阙写生存环境,突出了生命的苦难。 下半阙写人生志向,显得自信满满啊。 全诗以野梅自喻,充满了不畏艰难的意志、知恩图报的性情和造福人间的远大志向。 同时,诗中暗含冬去春来的天地变化之理,已经初步领悟了万物造化之奇。 好诗好诗啊,妙哉妙哉!” 桑吉大师像是陶醉在了成钟的诗意之中。 他诚心诚意地对少年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不已。 听大师这样一夸,成钟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挠着自己短短的头发说: “请大师再仔细看一看,最好给我指点指点!” “请你找纸笔过来,老衲斗胆将你这首诗抄写下来如何?” 桑吉大师说。 他算是藏区有名的书法家。 此时因见成钟的毛笔字实在不敢恭维,便有些技痒难捱,想在这里展露一番。 成钟离开片刻,找来了几张普通大白纸和大小几支毛笔。 大师写得一手好隶书,书底深厚,笔笔力透纸背。 洋洋洒洒抄写了一遍,还感觉未过瘾,又连着抄写了三遍才罢手。 诗的内容,用的是拳头大小的字体。 落款处,则用小字行书写道: “敬录少年才子成钟吟梅诗一首,桑吉书于铁木山冬日”。 共写了四副字,在场者人手一副。 三个人又一齐称赞桑吉大师的书法,大家兴奋得半夜不想睡觉。
页面连接:http://www.tynk91.com/news_0_woriu/oiugigoh.html

大学生小说网 海岸线小说网 看书阁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福书网笔趣小说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